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福建省2016-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刘菁, 陈阳, 林代华, 肖方震, 林文, 王加熊, 韩腾伟, 刘维俊
摘要272)      PDF (576KB)(921)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6-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HFRS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18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HFRS病例资料和宿主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2016-2018年福建省共报告HFRS病例1 184例,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17%。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平、泉州和三明市。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和11-2月,春季峰值略高。高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65~70岁和60~65岁。全省监测点共布放有效鼠笼12 854笼次,捕鼠845只,平均鼠密度为6.57%;共检测鼠肺845份,阳性48份,3年平均带病毒鼠指数为0.06。 结论 2016-2018年福建省HFRS发病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鼠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存在HFRS暴发风险。建议继续开展疫苗接种和科学灭鼠防鼠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 32 (3): 329-33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3.014
DNA条形码技术在福建省鼠种鉴定中的应用
刘维俊, 徐国英, 肖方震, 林代华, 刘菁, 韩腾伟
摘要289)      PDF (985KB)(913)   
目的 以福建省常见鼠种为研究对象,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鼠种鉴定的可行性。 方法 2017-2018年采用笼日法获得福建省部分地区的5属11种共77只鼠类标本,经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序列测定获得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通过同源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鉴定鼠种,并与经典形态学鉴定结果比较。 结果 所有标本均可通过PCR扩增出特异性COⅠ基因片段条带,并且均在GenBank数据库中匹配到相对应的已知鼠种,且同源性均在97.88%及以上;标本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5.3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21%,种间遗传距离明显高于种内遗传距离;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种鼠种均聚于同一分支上,且置信度高。77只鼠类标本中,有3只鉴定结果有差异,经形态学再鉴定,发现现场鉴定结果有误。 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形态学鉴定的补充,可应用于福建省常见鼠种鉴定工作中。
2020, 31 (2): 175-17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11
福建省部分地区首次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陈阳, 邓艳琴, 林代华, 肖方震, 林文, 王加熊, 韩腾伟, 刘菁, 刘维俊
摘要328)      PDF (589KB)(813)   
目的 掌握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类型及范围,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9-2017年选择15个监测点进行HFRS宿主动物调查。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计算鼠密度及构成比,应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HV)抗原检测及分型。 结果 15个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7.05%,褐家鼠是主要鼠种,携带汉城型HV(SEOV);平均鼠带病毒率为6.27%,褐家鼠占83.78%;平均带病毒鼠指数为0.07,龙海市带病毒鼠指数最高为0.12。首次从安溪、沙县、龙海、漳浦、德化、武平、云霄及清流县(市)的褐家鼠中检出HV抗原,从华安、将乐和明溪县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中检出HV抗原。 结论 首次证实11个调查点存在HFRS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以褐家鼠为主,携带SEOV。福建省HFRS家鼠型疫区开始向南部及西部地区扩散,疫区分布十分广泛。
2019, 30 (6): 692-69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23
中国真厉螨属区系分类研究及一新纪录种记述
周淑姮, 温廷桓, 邓艳琴, 林代华, 肖方震, 徐国英
摘要320)      PDF (1618KB)(875)   
对中国真厉螨属区系分类研究进行回顾,记述了中国真厉螨属共19种,包含一中国新纪录种——瓯氏真厉螨( Eulaelaps oudemansi)。该文重新描述了瓯氏真厉螨,并新编制了中国真厉螨属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为我国真厉螨属的区系分布和分类提供了依据。
2018, 29 (5): 482-48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6
福建省2013-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
陈阳, 林代华, 陈亮, 王加熊, 韩腾伟, 刘维俊, 肖方震, 林文, 李述杨, 邓艳琴
摘要331)      PDF (865KB)(736)   

目的 掌握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福建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计算鼠密度及构成比,应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HV)抗原检测及分型。结果 2013-2015年福建省报告HFRS患者1 309例,平均发病率为1.16/10万。疫情分布广泛,邵武、晋江、石狮市发病数位居全省前3位,邵武市、松溪、政和及周宁县发病率均>5/10万。室内平均鼠密度为6.83%,褐家鼠为主要鼠种,其携带汉城型HV(SEOV);混合型疫区野外平均鼠密度为5.60%,黑线姬鼠为主要鼠种;首次从云霄、清流和明溪县的褐家鼠及黄胸鼠中检出HV抗原。结论 福建省HFRS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主。2013-2015年福建省HFRS疫情严重,邵武市、松溪、政和及周宁县的HFRS发病率均高于中发县,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推广使用HFRS双价疫苗,降低发病率,严防鼠传疾病暴发流行。

2016, 27 (6): 594-59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19
福建省2012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和感染菌群分析
徐国英, 林代华, 潘敏楠, 李述杨, 王加熊, 周淑姮, 何似, 刘菁, 韩腾伟, 陈阳, 邓艳琴
摘要246)      PDF (348KB)(907)   
目的 掌握福建省钩端螺旋体(钩体)感染菌群,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省疫情选取调查点,采集鼠、猪、青蛙的血或肾、尿标本进行钩体培养,采集人、鼠血清测定抗体,分析钩体感染情况和感染菌群。 结果 宿主动物调查显示,鼠密度为5.83%,以黄毛鼠、黄胸鼠和针毛鼠为主,分别占29.87% 、28.19%和17.11%,首次从长泰县白腹巨鼠分离出钩体。鼠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为11.04%,主要感染菌群为秋季群、澳洲群和流感伤寒群,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25%,感染菌群以秋季群、致热群、七日热群和澳洲群为主。 结论 福建省鼠类和人群感染钩体菌群复杂,应切实做好钩体病的监测工作。
2014, 25 (5): 456-45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19
福建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陈阳, 林代华, 陈亮, 林文, 王加熊, 韩腾伟, 牛菁, 李述杨, 何似, 邓艳琴
摘要377)      PDF (457KB)(876)   
目的 掌握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鼠, 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分型。 结果 2012年福建省报告HFRS患者373例, 发病率为1.0027/10万。疫情分布于61个县(市、区), 但主要集中在南平、福州、泉州及宁德市。松溪县、周宁县、邵武市和郑和县发病率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啮齿动物监测显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32%, 褐家鼠为主要鼠种, 携带汉城型病毒。混合型疫区野外平均鼠密度为3.62%, 针毛鼠为主要鼠种。首次从将乐县褐家鼠和黄胸鼠以及武平县褐家鼠中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结论 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2012年福建省HFRS疫情有明显上升, 松溪和周宁县HFRS发病率接近高发县水平, 应切实做好灭鼠工作, 对重点人群推广使用HFRS双价疫苗, 减少发病, 严防疾病暴发流行。
2014, 25 (2): 177-179.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25
中国血厉螨属研究(蜱螨亚纲:厉螨科)
周淑姮, 王灵岚, 李述杨, 林代华, 陈亮, 邓艳琴
摘要345)      PDF (910KB)(928)   

目的 对中国血厉螨属进行分类研究。方法 采用昆虫形态学分类、比较形态学等方法。结果 我国已知血厉螨属23种,新编制中国血厉螨属分种检索表。结论 为我国血厉螨属的分布和分类提供了依据。

2013, 24 (6): 520-522.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6.012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陈阳,何似,李世清,林代华,李述杨,周淑姮,陈亮,王灵岚
摘要1248)      PDF (809KB)(1121)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 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 ,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Ⅰ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 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2009, 20 (4): 352-354.
双抗原夹心法ELISA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
吴守丽;何似;李世清;林代华;李述扬;陈亮;严延生
摘要1172)      PDF (150KB)(697)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方法 应用重组汉坦病毒(HV)NP抗原e1.3S作为包被抗原和e6-119-HRP作为酶标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总抗体,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相比较。结果 共检测188份人血清和378份鼠血清标本,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7.70%。以IFA为参照标准,双抗原夹心法ELISA的敏感性为97.54%,特异性为97.87%。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HFRS血清总抗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溴杀灵对三种家鼠的毒力测定及灭效研究
王灵岚; 林祖华; 李述扬; 林代华; 张增炬; 詹绍琛(指导)
摘要1089)      PDF (692KB)(541)   
本文报道辽宁省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溴杀灵,对福建省常见3种家鼠的毒力和灭鼠效率。溴杀灵对褐家鼠的LD 50为1.801±0.233mg/kg,对黄胸鼠的LD 50为3.292±0.421mg/kg,对小家鼠的LD 50为11.003±1.431mg/kg。0.01%溴杀灵大米毒饵对黄胸鼠平均摄食系数为1.75,室内灭效为100%,现场灭鼠对褐家鼠的杀灭率为89.96%。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测定印鼠客蚤在高或低温下吸血活动的研究
林代华; 王灵岚; 林祖华
摘要903)      PDF (171KB)(570)   
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经Na 125Ⅰ标记后的小白鼠作为供血动物,测定印鼠客蚤在极端温度下吸血活动规律。结果表明:40℃时接近其耐受的极限高温;在低温条件下雌蚤吸血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雄蚤则不明显,表明雄蚤对温度的耐受性较高;各温度级的吸血率差异明显,以10℃组最高,5℃组最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雌蚤平均吸血量大于雄蚤,且与温度呈正相关.
鼓山旅游区鼠类调查及灭鼠
詹绍琛; 王灵岚; 李述扬; 林代华; 林文; 张增炬; 林向荣; 林继明
摘要417)      PDF (759KB)(495)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对两种蚤类吸血活动的研究
王灵岚; 林祖华; 林代华
摘要916)      PDF (957KB)(606)   
本文报道1987~1990年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 125I标记小白鼠血液,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测定的灵敏性,研究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在20℃、28℃和35℃条件下的吸血活动。结果表明:两种繁殖蚤在20℃条件下的吸血量明显大于新生蚤,而在35℃高温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缓慢细蚤的吸血量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印鼠客蚤与温度呈正相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蚤的吸血率雌、雄间无显著差异。印鼠客蚤吸血速率较快,30和60分钟吸血量及吸血率无显著差异,但吸血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缓慢细蚤的吸血速率较慢,30分钟吸血不充分,吸血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但在20℃吸血60分钟,繁殖蚤的吸血率可达98%,吸血量亦较30分钟时高两倍左右,吸血率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